首頁>> 地方動態
近日,經市政府同意,市教委印發了《北京市“十四五”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(2021—2025年)》?!笆濉睍r期,首都教育以加強黨的領導和政治建設為堅強保證,堅持以人民為中心,堅持優先發展,持續深化綜合改革,育人水平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、人民群眾獲得感均有明顯提升,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教育現代化?!笆奈濉睍r期,首都教育將立足新發展階段、貫徹新發展理念、融入新發展格局,全面開啟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和高水平教育現代化的新階段,完整、準確、全面貫徹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的發展理念,統籌發展與安全,使首都教育發展的規模、布局、結構、質量、節奏與首都發展相契合。
“十四五”教育規劃的指導思想是: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、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會精神,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,貫徹落實全國和全市教育大會精神,在黨的堅強領導下,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,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,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,堅持改革開放,堅持系統觀念,以首都發展為統領,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,統籌發展與安全,遵循教育發展規律,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,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,構建首都教育發展新格局,全面提升教育現代化水平,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,為建設教育強國、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、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北京篇章做出更大貢獻。
“十四五”教育規劃確定了未來5年的總體發展目標:到2025年,全面構建首都高質量教育體系,實現更高水平、更具影響力的教育現代化,培養具有家國情懷、首都氣派、國際視野、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,努力讓每個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,讓每個學習者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。全面支撐首都“四個中心”功能建設,為北京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發揮基礎性、先導性、全局性作用,為北京建設成為偉大社會主義祖國的首都、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國首都、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做出新的貢獻。
同時,規劃提出了10個方面的分目標,包括: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更加健全、學前教育更加普及普惠安全優質、義務教育更加優質均衡、高中教育更加多樣化有特色、職業教育服務城市發展能力更加高效、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更加顯著、數字教育更加深入推進、終身學習環境更加優越、教育治理格局更加完善、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更加明顯。
從引領首都教育高質量發展出發,規劃設置12項主要指標,即學前教育入園率、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、義務教育就近入學率、學前教育專任教師接受專業教育比例、義務教育專任教師中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比例、職業教育“雙師型”教師比例、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、公共財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比例、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達標優良率、智慧校園覆蓋率、綠色學校達標率、平安校園達標率。
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,構建首都教育發展新格局,全面提升教育現代化水平,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,“十四五”時期,確定了11項重點任務:
一是持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,強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,健全黨對教育工作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,深入推進教育系統黨的建設,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首都教育高質量發展。
二是堅持“五育”并舉著力培養時代新人。將德育、智育、體育、美育、勞動教育融合一體,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。構建系統銜接的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,扎實推進“三全育人”,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、愛國主義教育。著力培養學生的核心品格和關鍵能力。提升體育教育的育人水平,全力呵護學生健康成長。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,著力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。充分發揮勞動育人功能,強化家庭、學校和社會勞動教育合力。
三是圍繞“七有”“五性”優化教育服務。健全覆蓋城鄉、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服務體系,制定實施新一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,促進幼兒園整體提升辦園質量。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,深化學區制和集團化辦學,扎實推進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負擔工作。深化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,培育一批高品質高中學校。促進特殊群體教育保障提質升級,完善專門教育保障機制。加強學分銀行建設,大力發展社區教育,積極推進老年教育,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。
四是打造落實城市總體規劃的教育樣板。適應入學需求變化,多渠道增加中小學學位供給,做好市級統籌優質學校和國際化學校建設。合理保障核心區入學需求,均衡配置中心城區教育資源,加快城市副中心教育配套保障,提升多點地區教育承載力,突出生態涵養區辦學特色。推進沙河、良鄉科教融合新城建設。深入推進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,全力支持雄安新區建設。
五是增強教育服務首都發展的能力水平。分類支持“雙一流”建設,深化高等學校分類發展改革,健全分類發展配套支持政策。支持高等學校聚焦現代經濟體系建設急需,優化學科專業結構,提升人才培養質量。支持高校深度參與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,加強“從0到1”基礎研究布局,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。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,深化產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推進中國特色、北京特點學徒制改革,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、能工巧匠、大國工匠。
六是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。全面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師風水平。加強教師培養培訓,突出提升教師人文素養和信息化素養,提高教師教書育人能力。深化教師管理制度改革,對教師的評價更加突出教育教學實績。建立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教師薪酬制度,完善教師榮譽和表彰制度,顯著提升教師的政治地位、社會地位、職業地位。
七是推進教育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發展。加速形成數字教育創新發展的技術體系,加快數字教育勢能釋放,探索數字教育治理方式,積極面向未來搶占數字教育變革和發展先機。著力抓好“空中課堂”、“雙師課堂”、“融合課堂”建設。推進網絡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服務,建設智能互聯的數字教育基礎設施。
八是開創開放融通有活力的教育新局面。圍繞“兩區”建設,深入推進教育領域擴大開放,促進教育系統內外資源融通共享。強化民辦教育分類管理,規范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辦學行為。深化教育國際交流合作,積極參與“一帶一路”建設,提升來京留學生的層次、質量。深化教育“放管服”改革,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。建設人文校園、科技校園、綠色校園。
九是促進育人方式和育人模式創新變革。推進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教育教學方法創新。改革拔尖創新人才育人模式,形成小學至高校一體化協同運行的培養體系。整體推進大中小學課程教材建設,構建首都特色課程教材體系。推動社會各界主動承擔教育職責,全面加強學校家庭政府社會協同育人工作。
十是全面深化新時代首都教育評價改革。制定北京市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實施方案,針對不同主體,分門別類開展評價制度改革。深化義務教育入學、中考、高考、研究生考試等考試評價改革。注重運用現代技術手段,推動教學評價方式創新。通過試點先行、技術推動和整合社會力量等方式,優化教育評價實施路徑。
十一是統籌推進首都教育發展與安全穩定。堅持底線思維,增強憂患意識,把維護安全穩定貫穿首都教育發展各領域。嚴格落實中央、市委關于疫情防控的各項部署要求,精準有效做好疫情防控。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園。
為確?!笆奈濉睍r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目標任務順利實現,規劃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教、提升經費保障能力、加強教育督導評估、加強校園后勤保障等四項保障措施。從統籌推進落實、加強監督評價、鼓勵改革創新、加強宣傳引導四個方面對規劃的組織實施提出要求。同時,規劃確定了25個重點項目,作為今后規劃實施的具體抓手。